读博?!
Jack Cui 整理了 张焕晨 和 王鸿伟 两位学者关于是否读博的观点文章,我在阅读之后,将两位学者文章中部分的观点进行摘录,方便日后回顾与自省。
张焕晨(THU):读博,你真的想好了吗?
- 很少有人对“我适不适合读博”这个在我看来头等重要的问题给予过认真的思考。
- 我见过太多读得极其悲惨的PhD:精神崩溃,心态失衡,身体垮掉,一事无成。
- 博士的唯一工作和任务就是做科研,一个博士日复一日基本上就干四件事儿:看paper、写代码/推数学 (比例取决于具体方向)、写作、交 流。
- 大学教授是一个最”自私“的职业,因为你工作的所有成果和荣誉都归你自己,你永远给自己打工。
- 大多数博士生在刚入学的时候都想着毕业以后做大学教授,但事实上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。
- 读博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追求。如果有一大家子人等着你挣钱改善生活,那还是别读博了吧?
- 如果你没有一颗抗揍的强大内心来应对时常出现的巨大压力和竞争,为了自己的健康,请慎重考虑读博。
- 读博真正恐怖的是 peer pressure,在如此强大的 peer presure 下,能抗住压力,心态不崩,按照自己的节奏自信地向前,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- 很多博士最怕的就是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的时候被人给问倒了,这种时候也只能尴尬地打个圆场然后灰头土脸地下台。
- 读博就是一个不断被同行前辈 judge 的过程:从你申请开始,到你做的每一项工 作,发的每一篇 paper,做的每一次 presentation,再到你毕业以后找工作(尤其是找教职),你获得的绝 大多数成就都是同行认可的结果。
- 如果你有一颗玻璃心,受到批评或冷遇就容易情绪化,那你可能不太适合读博。
- 从同行的 judge 中提取出有用的建议,过滤掉无效的情绪发泄,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自信(注意,是自信不是自负),此方为正道。
- 如果你遇到一个平庸的导师,你很可能不幸成为炮灰,正所谓一将无能,累死三军。
- 所以在读博的过程中,很多时候就像被困在了一个大雾弥漫的荒原上,没有人告诉你你迈出的每一步是不是离走出去更近,没有地图,没有进度条,只能硬着头皮朝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前进。
- 很多人认为学习成绩好的人应该去读博,它们确实有关系,但本质上是两码事。
- 如果你是一名“大作业型”选手,你也许会成为某些导师得意的劳动力,但你永远无法成为受人尊敬的学者。
- 想要成为你研究的小领域的世界级专家,你必须在精力和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倾其所有。
王鸿伟:读博,我想好了!
- 读博最原生的动力应该来源于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。
- 博士头衔是你一辈子的财富,你在读博中的经历和收获对你在职场中的帮助同样是很大的。
- 你不能像上班那样,下了班就完全是你自己的时间,读博很难有“下班”这个概念。
- 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变得模糊的意思,不仅仅是说工作会侵占生活,也意味着生活会侵占工作。
- 博士和非博士之间当然有一个学位的差别,但是博士和博士之间也有巨大的差别,真正在学术这条道路上 走得远、走得好的博士只是少数。
- 你们要做的就是尽快开始,一头扎进去,边学习边试错。
那么怎样读博才能成为优秀的博士呢?三个可能不全面但非常重要的因素:
- 你需要有想成功的“野心”,
- 你需要有相对应的执行力,
- 你也需要一些运气。
- 名校博士毕业也不代表了你以后就比别人走得更顺,他只代表了你一个人生阶段的结束,以及下一个人生阶段的开始。
- 所以放宽心态面对每一段人生吧。
- 当你选择了这条道路之后,无论好坏,无论成败,多年之后,当你回想起当初做出的这个选择时,你不会觉得后悔。
- 人生最难过的事情,不是“我做不到”,而是“我本可以”。
参考:
- Jack Cui:读博了?! (读博?!.pdf)
- 张焕晨(THU):读博,你真的想好了吗?
- 王鸿伟:读博,我想好了!
- 王鸿伟:正确的读博动机是什么?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应该读博?
- 施一公: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?
相关链接:
- 这20件事,我真希望我读博前就知道 (Nature自然科研)
Lucy A. Taylor: Twenty things I wish I’d known when I started my PhD (CAREER COLUMN) - 钱辰:我为什么鼓励你读博士?
- 一鸿731:博士三年全优毕业,这是我的科研经验
- Science | 如何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获得帮助 (生态系统生态学) (doi: 10.1126/science.caredit.adf5825)
- 把你的研究交流提高到新水平的5种方法 5 Ways to Take Your Research Communication to the Next Level (audemic.io)
- 在研究论文中有效使用图表的技巧 Tips On Effective Use Of Tables And Figures In Research Papers (audemic.io)
- 王元丰:研究生频繁自杀反思该反思什么? (科学网)
- 李东风:研究生心理问题源自何方? (科学网)
- 杨正瓴:(悲恸) 自杀,往往是他杀 (科学网)
- 李毅伟:研究生如何自救?(下) (科学网)
刘东友:我的科研创新策略 (科学网)
我把这段时间的经验教训和采取的策略总结归纳为三点:争先(first);更好(better);不同(different)。
- 争先就是争做第一,这既可以是理念上的也可以是方法上的;
- 更好就是当不能做到第一的时候,要试图在结果上做得更好;
- 不同就是既不能在理念或方法上做到第一,又不能在结果上做得更好的时候,要考虑采用不同的办法。
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。
评论已关闭